1.放松声带 放松声带的最好方式有且只有一个。气泡音。 一切不考虑声带疲劳原因并给声带增加压力的所谓放松方式都是耍流氓。 不论是在每天起床即将进行早功的发音前,还是在高强度发声之后,唯一科学的放松方式都只有一个———气泡音。 发声之后声音嘶哑,声带疲劳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发音的方式不科学所导致,我们常说的用气发声永远致力于“用最少量的气息发最洪亮的音色”从而把发音效率提升到最高值上面。 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气息冲击使得声带振动,而持续性冲击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空气会对声带产生一定的摩擦。有一种生火方式叫做钻木取火,摩擦能产生高温。残骸从空中掉来的时候会起火,就是个这个道理。 同样的,声带作为相比火箭残骸如此脆弱的一个东西,常规状态下它每天的使用时间是有上限的。我们只能通过用气发声(科学用声方式)的方式来减少气息对于声带的摩擦(同时不影响正常发声)以延长它的使用时间。 而高强度发音后的放松方式,最好的则只有气泡音。 “像是一个个的小气泡儿不断的在声带周围爆炸以起到一个对声带的按摩作用” 如果你非要说可以把手放进去按...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好了......好可怕的...感觉这种动作和做胃镜差不多呢... 如果要一个参照物,我建议看那个最完美的参照物。 没有错,《咒怨》 这孙子从楼上爬下来的时候发出的那个来自喉咙里的声音,作为气泡音来说,简直太完美了。 所以当时我记得分明是大一上半学期的团组织生活,三个班一起在学院阶梯教室看《咒怨》,这部电影的氛围营造非常到位,尤其是声音板块。 全程女声都在不定点的尖叫。 唯独到了这里,此起彼伏的赞叹: “卧槽,这气泡音好饱满!!!” “这女鬼以前是播音专业的吧!!!” “牛B啊!!!......” ...... 然后整个阶梯教室里100多号人一起开始发气泡音,并且与电影当中的进行对比。 2.普通话发音四大要点 1)提颧肌 2)打牙关 3)挺软腭 4)松下巴 当年还是个小娃的时候,刚进校,第一节语音课彭晓岚老师就说:想说好普通话,先理解什么是最基础的发音习惯。 提、打、挺、松。 提颧肌,说白了就是保持微笑。 保持微笑说普通话有奇效,在我的远程课中常常会跟学员提到这个动作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之下你的普通话之所以听起来包在嘴里,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因为没有提颧肌。 剩下的百分之三四十是因为什么我后面来讲。 打牙关,这个东西在专业层面上来讲叫做“口腔动程”。 口腔动程,就是在说话的时候你的口腔咬合活动的过程,发音清晰度直接有关于它~~~ 对于一个语音洁癖患者来说,一部电影除了剧情和演员,剩下都是语音。 比如葛优。他说话很有特色 仔细观察一下,葛老师在说话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种“圆润的豁风”的感觉。 你看,他的颧肌首先是提起来的,但是,此时此刻他的外部唇形让我可以直接判断他嘴角两侧的肌肉是在用力往中间挤压的与此同时颊肌送力,所以当他发“rou(去声)”的时候,出音通路是相对狭窄的,并不开阔,发音最终结果,是包在嘴里的。 打牙关的开启动作是OK的,然而却缺乏了合并动作并且前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标准音发音时的习惯性恰接。 挺软腭。 这个动作很简单,打个哈欠!对,内部口腔开到最大时,你可以看得到自己的小舌(扁桃体),那个时候的软腭就是完全提起来的。 然而播音发声时最理想的状态是“半打哈欠”的状体。这里不做赘述。 松下巴,简单。下巴放松。 这几方面,葛优老师并未完全做到,所以从最基本的播音发声层次对比,他的发音是不合格的。 而发“feng(阴平)”的时候,还略掉了最后的咧唇动作。 ...... 没有错,就是作。职业病。 所以,在掌握基本播音发声技巧并且语音体系完整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只要你的声音延展性训练是足够的,并且声带本身能够挤压控制至贴近葛优日常发音习惯时的声带状态,模仿他的发音进行模拟原声配音,是可以轻松做到的。 很多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发音懒散,除了气息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于你涉及发音的数块儿肌肉无力(或无发音时习惯性发力的习惯)。 对于唇舌无力。 我们有一些无声的练习方式。 噘唇咧唇。 噘唇时力度集中于唇中三分之一处。(不是嘟嘴,嘟嘴没有力度集中点!) 咧唇时用力往两边咧。 对,就是这样,用力。感受一波灵魂画风。 一噘一咧算一个,一组20个走起。感觉面部微热微酸?唇不是自己的? 正确,到位了。 顶舌 感谢百度。省了我好多事儿,侵删。 酸?酸就对了!坚持。一圈儿为一个,一次15圈儿。 每组饶舌做完之后加一组弹舌进去,然后再一组顶舌,在一组弹舌。 顶舌饶舌弹舌各两组。自己各种穿插。 弹舌 我想这个不用我教...... 但同样的,每一次用力,速度逐步加快至极限,然后慢下来,再加速,再慢。 此上,即为无声练习部分。 怎么样,今天的干货分享还满意吗?让我们一起加油让普通话学习的进度起飞吧!
听说网-小K
回复13477次浏览2018-08-26